2016/08/16 18:35:01教育局
去年年底,为期一周的时间,我和我的两位同事赴贵州省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县—贞丰县的几所小学支教活动。
纳孔是布依族的一个寨子,这里的孩子绝大部分是布依族。或许因为支教队原因,孩子们看到我们一点也不陌生。正好是午间休息,一大圈的孩子争着和支教队老师合影,中午的太阳暖暖地照着,孩子们欢快地笑着。
抽空去看看孩子们上课的教室。空荡荡的教室里,除了一块黑板没有其他教学设备,油漆斑驳的课桌已经开裂了,凳子是那种已经少见的长条凳。新的就是教室后面的一张蓝色的塑料凳。“你给这里的孩子上节课吧……”老畅和我商量。“没问题,我给六年级的孩子上节数学课吧。”
我到教师休息的一个地方准备课,不时有学生进进出出,有拿着橡皮泥捏成的作品,也有手工做的其他东西,送给支教的老师。孩子脸上露出过节时才有的那种神情。“老师,再给我一点橡皮泥吧,”孩子要来后很细心地做了一个圆球,“老师送给你……”这就是纳孔的孩子。
一个小小的电视机、一台电脑是纳孔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了。我用这些给孩子们上课,孩子们盯着小小的屏幕,很是认真,但稍难的问题,他们又似乎陷入困境一般。有的孩子上课除了一本数学书,没有任何学习用品。我们带去的一点学习用品实在是杯水车薪。
“也许以后会多一份牵挂,想起这里的孩子们……”“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孩子,亲情的缺失更需要关爱……”“‘国家为我增营养,我为国家读书忙’的标语,姐弟俩分吃一盒饭看得让人心酸,学生的课外书实在太少了……”“还会再来贵州支教吗?”……结束支教工作,要回杭州的晚上,我们几个同行者一起聊天。
“要是这里的教育和我们那边一样就好了……”这或许是很多支教老师的想法。的确,无论教育教学设施设备,还是教学理念……差距真的不小。但真的一样就好了吗?孩子、家长对教育的神圣感,对教育者的尊敬和信任……这些似乎久违的感觉,在这里却深深地感受到了。
“但愿这里孩子能走出大山,走向更好的城市……”这或许是我们的另外一个想法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其实只有热爱家乡的孩子,才能更好地建设家乡,这才是一个长远发展之道,教育不该是一味地引导孩子们离开家乡。
轻轻地我走了,正如我悄悄地来。短暂又漫长的一周时间,我们留下了什么?带走了什么?想起第几天到贵州时钊哥说的话:“不要把支教看得太神圣,太看作奉献,其实是各取所需,你给孩子们的同时,孩子们也给你带来更多的东西,其实也说不上谁帮助谁……”